秋老虎肆虐的午后,柏油路面被晒得发软,空气里飘着股沥青味。沈星晚推着二八自行车,在镇东头的槐树下支起摊位。车后座的铁皮筐里,新做的的确良衬衫叠得方方正正,宝蓝色的那件在阳光下泛着绸缎似的光,领口绣的白边针脚细密,是她昨晚熬到半夜才绣完的。
“星晚妹子,今天来得早啊。”隔壁卖西瓜的王大爷掀开盖着瓜堆的草席,露出个个圆滚滚的绿皮西瓜,“刚摘的‘黑美人’,甜得能齁死人,要不要切半个?”
沈星晚笑着摆手:“不了王大爷,等会儿说不定城管就来了,没时间吃。”她麻利地把发饰摆开,竹篮里的蝴蝶结被阳光照得透亮,缀着的小铃铛偶尔被风拂过,发出细碎的“叮铃”声。
自从上次被二狗子骚扰后,陆战锋每天早上都帮她把车筐加固好,还在车座下装了个小抽屉,专门放钱票。“遇到城管别慌,”他总是一边擦车链一边叮嘱,“他们也是按规矩办事,你别硬顶就行。”话虽如此,沈星晚每次看到穿深蓝色制服的身影,心还是会提到嗓子眼——上次被追得钻进玉米地的狼狈,她可没忘。
“让让让!都让让!”一阵粗嘎的吆喝声由远及近,伴随着自行车铃铛的乱响。沈星晚手一抖,刚摆好的发饰差点掉在地上。她抬头望去,三个城管正推着自行车过来,领头的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,三角眼,塌鼻梁,正是上次掀了胖大婶摊子的那个国字脸的跟班,姓李。
“都往边上挪挪!”李城管的橡胶棍在手里敲得啪啪响,“说了多少次,主干道不能摆摊,听不懂人话啊?”他一脚踹在王大爷的西瓜筐上,吓得几个刚要问价的路人赶紧散开。
王大爷陪着笑脸:“李同志,这就挪,这就挪。”他手忙脚乱地往路边推瓜车,车轱辘碾过石子路,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响。
李城管的目光扫过沈星晚的摊位,眼睛一亮:“哟,这不是卖‘时髦货’的小丫头吗?上次让你跑了,这次看你往哪儿躲!”他说着就伸手去抓铁皮筐的锁,那锁是陆战锋特意找人打的铜锁,亮闪闪的,此刻却像只待宰的羔羊。
沈星晚的心跳得像擂鼓,指尖冰凉。她下意识地护住筐子:“同志,我这就挪到路边,不挡路。”
“挪?”李城管冷笑一声,橡胶棍指着她的衬衫,“无照经营还敢狡辩!这些衣服看着就像投机倒把来的,跟我回所里一趟!”
“我不是投机倒把!”沈星晚的声音有点发颤,却还是挺直了脊背,“这是我自己做的,有布料发票!”她伸手去摸口袋里的发票,指尖却被李城管一把攥住,疼得她倒抽冷气。
“少废话!”李城管的力气大得惊人,几乎要把她的手腕捏碎,“跟我走!”
“小李,住手。”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,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李城管的手顿住了,不情愿地回头:“吴师傅,您咋来了?”
沈星晚也愣住了。说话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,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城管制服,袖口磨得发亮,脸上布满皱纹,却戴着副银丝眼镜,眼神温和得像潭秋水。他推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自行车,车后座绑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,看着不像城管,倒像个退休的老教师。
“所里打电话,说这边有纠纷。”老吴头慢悠悠地停下车,目光落在沈星晚通红的手腕上,眉头微微一蹙,“小沈是吧?我看过你的摊位,东西做得不错,都是正经营生。”
沈星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。她不认识这个老城管,可他竟然知道自己姓啥。
李城管撇撇嘴:“吴师傅,她这是无照经营,按规定得没收……”
“规定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老吴头打断他,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,翻开看了看,“上周公社刚发的文件,说要鼓励个体经营,只要不占道不扰民,可以适当放宽。”他指着路边的树荫,“你挪到那儿去,别挡着行人,不就行了?”
李城管的脸一阵红一阵白,想说什么,却被老吴头用眼神制止了。“还不快去别处看看?”老吴头挥挥手,“别在这儿耽误人家做生意。”
李城管不情不愿地嘟囔着“就您懂政策”,带着另外两个城管悻悻地走了,临走前还恶狠狠地瞪了沈星晚一眼。
沈星晚这才松了口气,手腕上的红印火辣辣地疼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她揉着手腕,对老吴头鞠了一躬:“谢谢您,大爷。”
“谢啥,按规定办事。”老吴头推了推眼镜,目光落在她的衬衫上,“这的确良是上海产的吧?针脚比供销社的细多了。”
“是我自己做的,”沈星晚的脸颊有点发烫,“您要是不嫌弃,我送您件……”
“可别。”老吴头摆摆手,笑得眼睛眯成了缝,“我家老婆子要是知道我收摊贩的东西,得扒了我的皮。”他顿了顿,压低声音,“以后来镇上摆摊,尽量别占主干道,西门外的旧货市场管得松,下午三点前没人查。”
沈星晚的心里一暖,像被晒化的糖块。她看着老吴头布满老茧的手,那双手刚才还在翻文件,此刻却轻轻拂去她筐边的一片落叶,动作轻柔得不像个城管。
“对了,”老吴头像是想起了什么,“下周三上午有联合检查,你别来镇上,去周边村子转转。”他说完,推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走了,制服后襟被风吹得鼓起来,像只展翅的老鸟。
王大爷凑过来,咋舌道:“星晚妹子,你可算遇到贵人了。这老吴头是所里的老干部,据说以前在部队当过指导员,为人正派得很,就是李城管那帮人,总想着欺负咱们小摊贩。”
沈星晚摸着发烫的手腕,看着老吴头远去的背影,心里五味杂陈。原来这世上,真的有像王大娘、像陆战锋、像老吴头这样的好人,他们不看身份,不图回报,只是凭着本心,给困境中的人递上一把温暖。
下午去西门外的旧货市场时,沈星晚特意多带了几个发饰。市场里果然热闹,卖旧家具的、修钟表的、弹棉花的,挤得满满当当。她刚把摊位摆好,就有个抱着孩子的大嫂凑过来,指着那件宝蓝色的确良衬衫:“妹子,这衣裳多少钱?我家男人下个月过生日,正想买件体面的。”
“十五块。”沈星晚笑着说,“您要是诚心要,十四块五就行。”
大嫂犹豫了半天,还是咬咬牙买了。“我男人在砖窑厂上班,天天灰头土脸的,也该穿件好衣裳。”她抱着衬衫,笑得眼角堆起了褶子。
正忙着收钱,沈星晚忽然瞥见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老吴头。他没穿制服,换了件灰色的中山装,正陪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挑布料。老太太手里拿着块碎花布,嘴里念叨着:“做件小褂子给孙子穿,这花色他肯定喜欢。”
老吴头耐心地帮她比量着:“这布厚实,做夹袄正好,就是得早点做,天冷得快。”他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柔和,眼镜片反射着光,完全不像个执法的城管,只是个普通的老头,陪着老伴逛街。
沈星晚的心里一动,从筐里拿起个缀着小草莓的发饰。那是她特意给小姑娘做的,红色的绒布草莓上缝着几颗小亮片,看着就喜人。她走过去,把发饰递给老太太:“大娘,这个送给您孙子玩。”
老太太吓了一跳,老吴头也愣住了。沈星晚笑着解释:“上午您家大爷帮了我大忙,这点小东西不算啥。”
老太太这才明白过来,接过发饰笑得合不拢嘴:“这丫头真会说话,手也巧,这小草莓做得跟真的似的!”
老吴头瞪了沈星晚一眼,眼神里却没责备,反而带着点无奈的笑意:“你这丫头,说了不用……”
“就当是谢您告诉我检查的事。”沈星晚眨眨眼,转身回到自己的摊位,心里像揣了块暖炉。
收摊回家时,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。沈星晚骑着自行车,车筐里的钱票叮当作响,比平时多了不少。路过公社门口的宣传栏,她停下车子,看着上面贴着的“鼓励个体经济发展”的红头文件,忽然觉得,老吴头说的“规定是死的,人是活的”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陆战锋正在院子里劈柴,斧头落下时发出“砰砰”的闷响,震得地上的尘土都在跳。看到沈星晚,他停下手里的活,额角的汗珠顺着疤痕往下滑:“今天顺利吗?没遇到城管?”
“遇到了,”沈星晚把自行车停好,笑着把老吴头的事告诉了他,“多亏了那个老吴头,不然我的衬衫说不定就被没收了。”
陆战锋的眉头舒展开来,拿起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汗:“好人还是多。”他顿了顿,看着沈星晚手腕上的红印,眼神沉了沉,“以后再遇到那个李城管,别硬碰硬,先跑再说。”
“知道啦。”沈星晚的心里暖暖的,“我明天想去西门外的市场,老吴头说那儿管得松。”
“我陪你去。”陆战锋把斧头靠在墙上,“正好明天我休息,去看看能不能帮你搭个简易的棚子,遮遮太阳。”
第二天一早,陆战锋果然带着锤子和钉子,在旧货市场的角落里给沈星晚搭了个棚子。棚子用四根竹竿当柱子,上面盖着块蓝白格子的塑料布,虽然简陋,却能挡住毒辣的太阳。周围的摊贩都凑过来看热闹,有人打趣道:“星晚妹子,你男人对你可真上心!”
沈星晚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低下头假装整理衬衫,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。陆战锋没反驳,只是默默地把铁皮筐固定在棚子底下,又在周围撒了点草木灰——据说能防蛇虫。
老吴头推着自行车路过时,看到这个棚子,笑着对陆战锋说:“小伙子手挺巧,这棚子搭得结实。”
陆战锋点点头:“麻烦您多照应。”
“应该的。”老吴头压低声音,“后天有领导视察,你们早点收摊。”他说完,对沈星晚眨了眨眼,推着车慢悠悠地走了。
沈星晚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。她忽然想起小时候,爹还在世时,总会在下雨天把她护在身后,说“有爹在,别怕”。现在爹不在了,却有王大娘的红薯饼,陆战锋的铁皮筐,老吴头的悄悄话,这些陌生人的善意,像一道道光,照亮了她曾经灰暗的人生。
中午吃饭时,沈星晚从布包里掏出两个白面馒头,递了一个给陆战锋:“尝尝,王大娘给的,夹了红糖。”
陆战锋咬了一大口,红糖的甜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。他看着沈星晚被晒得有点黑的脸颊,还有鼻尖上细密的汗珠,忽然说:“等攒够了钱,咱们也在镇上租个门面,不用再风吹日晒的。”
沈星晚的心跳漏了一拍,抬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。那里没有了平时的冰冷,只有真诚的期待,像这秋日的阳光,温暖得让人不想移开目光。“好啊,”她小声说,“到时候就叫‘星晚服装店’,专门卖我做的衣服。”
“嗯。”陆战锋点点头,嘴角扬起一抹浅淡的笑,像冰雪初融。
棚子外的蝉鸣渐渐稀疏,秋意悄然而至。沈星晚的生意越来越好,不仅附近村子的人来找她做衣服,连县城的供销社都有人来问能不能批发。她知道,这一切离不开自己的努力,更离不开那些在困境中伸出援手的陌生人。
老吴头还是每天推着自行车在市场里转,偶尔会停下来和沈星晚聊几句,问问生意怎么样,提醒她注意检查时间。他从没收过她的东西,甚至在她被其他摊贩刁难时,会不动声色地帮忙解围——比如假装查执照,把刁难的人支开。
“吴师傅,您这是何苦呢?”有次沈星晚忍不住问他,“不怕被同事说闲话?”
老吴头推了推眼镜,望着远处嬉闹的孩子,眼神里带着怀念:“我闺女要是还在,差不多也你这么大。”他的声音有点沙哑,“她以前也喜欢做这些针线活,可惜……”他没再说下去,只是拍了拍沈星晚的肩膀,“好好干,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沈星晚的眼眶有点发热。原来每份善意的背后,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她看着老吴头远去的背影,忽然觉得,这个秋天,好像没那么冷了。
傍晚收摊时,沈星晚特意多留了件小码的衬衫。那是用浅粉色的确良做的,领口绣着圈小小的栀子花,是她特意为老吴头的孙女做的。她把衬衫叠好,放进个纸袋子里,等老吴头路过时递给他:“大爷,给孩子的,别嫌弃。”
老吴头愣了愣,打开袋子看到衬衫,眼眶忽然红了。他抹了把脸,声音有点哽咽:“这……这太谢谢了。我家那丫头,就喜欢粉色……”
沈星晚没说话,只是笑着挥挥手。看着老吴头小心翼翼地把衬衫放进帆布包,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,她忽然明白,善意从来都是相互的。她给老吴头的是一件衬衫,老吴头给她的,却是在这人世间挣扎求生的勇气和希望。
回家的路上,陆战锋骑着自行车,沈星晚坐在后座,手里的纸袋子里装着刚买的糖葫芦,糖衣在月光下闪着光。
“明天想去哪儿?”陆战锋的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。
“去李家庄吧,”沈星晚说,“上次有个婶子说要给儿媳妇做嫁妆,让我明天过去量尺寸。”
“好。”陆战锋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我明天早点起来,把车链再上点油。”
月光洒在两人身上,拉长了依偎的影子。沈星晚轻轻抓住他的衣角,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汗味,混着青草的清香,让人觉得安心。她知道,未来的路还很长,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但只要身边有这样的温暖,她就有勇气一直走下去。
而老吴头的暗中关照,就像这秋夜里的一盏灯,微弱,却足够照亮前行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