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:量子纠缠(1 / 1)

大暑的雷暴掠过烟大物理实验室的穹顶时,沐荷正将观星璧与玉牌并排放在量子纠缠实验装置的两端。青铜与玉石的星纹在强磁场中泛起幽蓝微光,屏幕上的粒子轨迹突然扭曲成对称的双螺旋,像富春江与抚河在量子世界交汇的支流。临风调试着光子探测器,当他将半片玉茗花瓣放在发射端,接收端的感应器立刻亮起——那是片从抚州带来的同种花瓣,此刻正躺在沐荷的手心,两瓣花的振动频率在示波器上形成完美重叠的正弦波,连雷暴干扰产生的杂波都如出一辙。

“这就是爱因斯坦说的‘幽灵般的超距作用’。”物理系的陈教授推了推被静电吸附的头发,指着屏幕上的纠缠态粒子,“不管相距多远,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,另一个会瞬间响应。你们看这组数据,观星璧与玉牌的纠缠度达到98.7%,比实验室制备的量子比特稳定3个数量级——就像它们从诞生起就从未分离。”

实验室的保险柜里,沐荷发现了本1941年的《量子札记》,泛黄的封面上烫着“北大物理系”的校徽,内页的批注笔迹让她心头一颤——是沐静之与临敬之的合笔。其中“纠缠猜想”一节画着幅简笔图:两个荷形粒子在星轨中缠绕,旁注“荷与笔,如光与影,隔千里而脉相通”,墨迹在紫外线照射下显出荧光,与此刻屏幕上的粒子轨迹完全重合。

一、脉纠缠的实证

富春江钓台的晨雾尚未散去,实验团队已架设好移动观测仪。当沐荷在南岸手持观星璧默念“荷仙姑济世”,北岸临风手中的玉牌突然发热,探测器显示其内部晶体结构发生了0.3微米的形变,恰好对应观星璧上“天权星”的凸起高度。更惊人的是,两岸的荷叶同时朝对方倾斜,叶柄的弯曲角度精确到0.1度,形成道肉眼可见的能量桥。

“生物也能产生量子纠缠。”陈教授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,“麻省理工学院证实过,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量子 coherence(量子相干性),而你们的血脉里携带了相同的‘纠缠基因’。看这组对比图,沐小姐的脑电波与临风的心率变异度,在冥想‘传承’时的同步率达到91%,比同卵双胞胎还高。”

临风忽然想起在蓬莱阁的经历。当沐荷在八仙渡触摸荷仙姑雕像,他正在丹崖山写生,画笔下的荷苞突然自动绽开——此刻调出当时的速写本,花瓣的数量正好是沐荷银簪的荷瓣数。陈教授用光谱仪分析画纸,发现颜料中含有与观星璧相同的稀土元素,这些元素在纠缠态下会发出特定荧光,构成画中隐藏的“荷脉图”。

“这不是巧合,是量子记忆。”陈教授展示着粒子自旋方向的统计结果,“你们的祖先通过荷种、画笔、星轨传递纠缠信息,就像量子隐形传态的古代版本。沐静之在烟大种下的玉兰,与临敬之在抚州栽的玉茗,每年开花时间相差不超过24小时——这是植物在执行‘纠缠协议’。”

二、跨时空的共振

烟大校史馆的恒温展柜里,沐静之的校徽与临敬之的画笔被置于磁场发生器中。当电流强度调至特定值,两件文物突然释放出相同频率的电磁波,在空气中激起涟漪,将1946年的某段记忆投射在墙上:月光下的三元湖畔,穿蓝布衫的女子与持画笔的男子正交换荷纹信物,男子的画笔在女子的校徽上轻轻一点,两枚物件同时亮起——与此刻观星璧和玉牌的状态完全相同。

“纠缠态可以跨越时间。”陈教授指着记忆投影中的关键帧,“量子非局域性意味着时间不是障碍。你们在诗湖画舫的初遇,周围突然盛放的桂花,其实是1946年那场交换的延迟显现——就像扔进池塘的石子,涟漪会在八十年后到达彼岸。”

沐荷在临敬之的画笔笔杆里发现个微型暗格,藏着张用玉茗花汁写的字条:“见画如见人,见荷如见心”,墨迹在量子检测仪下显出粒子云的形态,与沐静之校徽背面的星纹形成互补的波函数。当这两样东西同时靠近《凰赋》手稿,纸上的字迹开始微微浮动,“凰”字的笔画分解重组,最终变成“荷”与“笔”两个纠缠的篆字。

实验团队带着设备去了抚州玉茗堂。当临风在临敬之的画案上临摹《牡丹亭》插画,烟大实验室的探测器突然报警——屏幕上的粒子轨迹与三千里外的玉茗花绽放过程完美同步,花瓣展开的每一帧都对应着画笔下的每一笔,连停顿的间隙都分毫不差。

“艺术是量子纠缠的显化。”陈教授将数据导入全息投影,“临敬之的画不是对现实的模仿,是与宇宙的量子对话;沐静之的诗不是主观抒情,是激活了集体潜意识中的纠缠态。你们现在续写《凰赋》,其实是在完成八十年前未完成的量子叠加。”

三、脉与共的真相

暴雨中的实验室突然断电,应急灯亮起的瞬间,观星璧与玉牌同时发出强光。黑暗中,所有纠缠粒子的轨迹突然汇聚成幅全息影像:沐荷与临风的身影在星轨中重叠,周围环绕着历代传承者的轮廓——荷仙姑手持荷杖,沐静之捧着校徽,临敬之握着画笔,每个人的胸口都有个发光的“脉”字,像串量子纠缠的佛珠。

“这就是纠缠的终极意义。”陈教授的声音在雷暴中格外清晰,“不是粒子间的诡异联动,是生命与文明的本质连接。荷与笔纠缠,是治愈与创造的共生;富春江与抚河纠缠,是南北文脉的共振;你们两人纠缠,是两世记忆的显化——宇宙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:万物从未真正分离。”

影像中央,观星璧与玉牌融合成枚完整的星盘,盘面刻着行梵文般的符号,破译后是《道德经》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每个字都由成对的纠缠粒子组成,像所有的智慧都诞生于对立与统一。

当沐荷与临风的指尖同时触碰星盘,实验室的所有仪器突然同时归零,随后爆发出组和谐的声波——那是富春江的涛声、抚河的桨声、烟台海的浪声、玉茗花的绽放声混合而成的和弦,频率与人类大脑的γ波(顿悟时的脑波)完全同步。

“原来我们是彼此的观测者。”沐荷望着影像中重叠的身影,突然明白祖父说的“荷不离笔,笔不离荷”是什么意思——不是物理上的相伴,是量子层面的互为镜像;不是命运的巧合,是纠缠态的必然显化。

雷暴停歇时,月光透过实验室的天窗照在仪器上。观星璧与玉牌的纠缠态缓缓解除,屏幕上最后定格的画面是:两个粒子在星轨中渐行渐远,却始终保持着对称的轨迹,像富春江与抚河最终汇入同片大海。

陈教授在实验报告的末尾写下:“所谓量子纠缠,不过是宇宙在诉说:分离是假象,连接才是本质。那些关于荷、笔、星的传承,都是纠缠态的具象化——我们追寻的远方,早已在追寻我们;我们牵挂的过往,从未真正过往。”

离开实验室时,沐荷发现手心的玉茗花瓣与临风口袋里的荷叶,边缘的齿痕能完美嵌合。夜风掠过三元湖,荷叶的沙沙声里藏着摩尔斯电码,破译后是八个字:“此岸即彼岸,今即昔”。

晨光漫进实验室时,第一缕阳光穿过观星璧的星纹,在地上投出两个重叠的影子——沐荷与临风的轮廓在光里交融,像量子世界最朴素的真理: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隔千里而脉相连,经万世而情相依。

所谓量子纠缠,原是如此——不是复杂的物理现象,是天地写给众生的情书;不是实验室的奇观,是血脉里流淌的真相,像富春江的荷能感知抚州的雨,像烟大的灯能照见蓬莱的浪,永远在看不见的维度里,诉说着最坚定的答案:我们从未分离。

最新小说: 王妃路子太野,王爷又被拿捏了 换亲后,假千金被三大佬娇宠疯了 直播读心毛茸茸,上交自己给国家 挺孕肚随军,娇小姐成大院团宠 反派带妹妹反杀全局 和人气偶像恋爱100天 夺回家产,我带着团宠崽崽去随军 定位在渚阳路的陌路人 穿成恶毒后妈,摆烂创飞大佬全家 穿书之女配莫慌